搜索
查看: 25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桥,那人,那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 17:50: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廊桥,如瑰宅镶嵌于群山之间,无声无息,如梦似幻。它们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悬崖峭壁之上,或静卧小溪碧波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吴绍伦介绍当年修廊桥的情景。 范正民 摄
  廊桥,如瑰宅镶嵌于群山之间,无声无息,如梦似幻。它们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悬崖峭壁之上,或静卧小溪碧波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庆元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廊屋最长、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均在庆元境内,是名副其实的“廊桥之乡”。
  目前庆元有各类廊桥100座,步行时代已经远逝,围绕着廊桥的保护与传承,古老的山城里每天都上演着感人故事,有这么一群“廊桥人”,为了不让廊桥成遗梦,在这里顽强地坚守着。本月初,始建于元代的濛淤桥原址复建,成为我们寻找廊桥守梦人的第一站。

  “倔强”濛淤桥

  虽然已是深秋,蜿蜒起伏的山岗上,满眼都是鲜明的绿色。车窗外,一座座古廊桥闪过。山路行尽,我们终于到达了濛淤桥。
  濛濛细雨中,我们遇到了早已等候在桥边的庆元县濛淤桥暨应岭岚古道文化协会的吴远龙先生,听他诉说濛淤桥的前世今生。
  濛淤桥始建于元至正年间,距今700多年历史。该桥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敌军激战之地,不幸于1995年被毁。古时,与桥相连的应岭岚古驿道曾是庆元县通往东部地区乃至闽北等地的唯一通道。随着时代变迁,千年古驿道一度荒废。
  走在桥上,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至,吴远龙介绍,新濛淤木拱古廊桥按原廊桥1∶1的比例重建,做到修旧如旧,建桥全过程有影像存档。
  “对于庆元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而言,募集320多万元的修桥、修路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去年6月,我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做这件事情。当月,协会就从县里的三家企业募集到25万元,一下子劲头就来了。”曾经担任过庆元县副县长的吴远龙,现在是庆元县慈善总会会长,回忆夹杂着激动让这位63岁的老人神采奕奕。
  “刚开始时,许多人劝我没必要重建。但廊桥是庆元文化的见证。它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造桥工艺上,要不哪来这么多村民踊跃募捐。”这次募捐中,许多村民的捐款都以分为计量单位,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一些村民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做义工的形式来出力,整个濛淤桥修复工程,需要传递搬送十余万块红砖、上万件木椽、栏板,这些都是附近村民无偿帮忙的。
 
 “惊险”兰溪桥

  兰溪桥距县城不远,横跨松源溪支流。它的西岸一边是依山而建的菇神庙,一边是一片疏密正相宜的松林。离村庄不远却只可偶闻犬吠,除了哗哗水声,甚是安静。
  兰溪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在松源河上稳稳地呆了四百多年。只不过因为修建水库,1983年兰溪桥按原样往松源河上游搬迁了将近十公里。
  如果仔细观察,现在的兰溪桥,木廊的部分明显比木拱部分要长出一截,引桥部分左右各用了一段石料,木拱架的斜度也变大了。
  65岁的庆元县博物馆副研究员吴其林向我们讲起了其中缘由。当年兰溪桥水库要加大蓄水量,大坝要增高,兰溪桥原来所在的位置也被划为蓄水区,兰溪桥有两种选择——或是被拆或是被淹。最终,人们决定让它搬迁到上游。即使在今天,古建筑搬迁也是一件工程量浩大,费时费力的事,更何况是在当时。
  抚摸着桥上的木栏,吴其林回忆,就在搬迁即将完成的时候,一场山洪冲垮了还没组装完全的廊桥,许多木料都被水冲走了。找回来的拱骨都遭到了严重损坏——它们的榫头部分都已断裂了。
  少了这些拱骨,兰溪桥可能永远无法再立起来。
  面对这么一场飞来横祸,主持兰溪桥重建的老匠人一气之下卧床不起。吴其林心急如焚,苦思冥想找到了一个办法。拱骨不能用的原因是榫头断裂,如果把损坏的部分去掉,重新设定开凿榫头,是不是就能将这些短了一截的拱骨重新用上呢?主持过后坑桥大修的吴其林有把握做出一样的“榫”来,他连忙去找还病倒在床上的老匠人。受力和跨度重新经过周密的计算和设计,兰溪桥再一次横跨松源河。除了拱骨斜度变大,长度变短之外,它和从前一样恢宏大方,气势惊人。
  当时的吴其林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挽救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全国现存单拱跨度最大的木拱桥。
  抢救兰溪桥,也是整个庆元廊桥保护工程的敲门砖。从那之后,庆元开始了对廊桥系统性的抢救保护工作,目前庆元县境内有数十座廊桥得到了修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资金来源一栏中,绝大部分写的是“群众集资”。
 
 “坚守”如龙桥

  在庆元廊桥谱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如龙桥。如龙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横跨于举溪,是全国迄今有确切纪年的年龄最长的木拱桥。
  能做到年龄最长,必有一群不同寻常的保护者。雨后的上午,我们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被誉为“千年遗韵,梦幻廊桥”的如龙桥。
  吴绍伦,今年79岁,是村里的一名退休教师。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听说我们来采访廊桥,连忙放下手中的农活,领着我们前去探访。
  沿着村道走3分钟,一座造型奇特、与周边柳树、溪流等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木拱廊桥就呈现在眼前。
  走进桥内,抚摸根根粗大立柱,脚踏留有回声的木板,听吴绍伦说起以前的情景。逢年过节,来自福建省寿宁、政和等县以及周边乡镇的村民都会齐聚月山村。那时,如龙桥上热闹得很,有摆摊的,有杂耍的,还有唱戏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如龙桥年久失修,加之无人管理,廊屋漏水,桥两侧风雨板腐烂,桥中间下陷50多厘米高,桥下10多根柱子已烂,可谓岌岌可危。
  当时,已经退休在家的吴绍伦和村民吴友达等人到附近杨家庄村购来一车8米多长,口径50多厘米的杉木,请廊桥师傅胡敬兴来加固。吴绍伦说,之后村里的老人协会又成立了文保组,开始义务保护和管理全村的廊桥。
  走在桥头,吴绍伦笑谈起当年他们的“狠招”。桥维修好以后,文保组开始在桥两头用毛竹编成篱笆栏住,不许行人通行。后来村民们都自觉参加保护,篱笆才逐渐拆除。
  “2001年,县文物管理会向月山老人协会文保组颁发了奖状,每人奖励毛巾一条。奖状我一直放在家里,毛巾也没舍得用过。”吴绍伦说,如今月山村的廊桥每天都有专人义务打扫和防火、防盗等管理。在这个有480多户、1800多村民的大村中,如龙桥始终是村民心中的图腾。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于洪海 报道组 陈栋 范正民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2-1-3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提个建议,既然作为廊桥公开平台了,就请上一些高质量的图片

来自 林闽江 的新浪微博
3#
发表于 2012-1-3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林闽江:抱歉,引用了其他媒体的照片,的确是很低的质量,如果自己的原创内容,一定会用高质量的照片的。

来自 中国廊桥网 的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