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8旬老翁建船为留存非遗技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0 18: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8旬老翁建船为留存非遗技艺
2011年08月10日11:44   人民网-旅游频道
===========================


  为纪念温州飞云(百丈)江船文化,日前,泰顺县8旬老艺人潘联守自筹资金建造首艘木船(又名大峃艇),为传承和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余热。
  据潘联守老人介绍,在解放前后,泰顺县百丈古渡口是对外主要的航运渠道,一艘较大的木船通常运载货物5吨,乘客55人。泰顺县百丈口至文成县汇溪、珊溪、瑞安县营前,平阳坑到瑞安县西门码头,全程120公里,其中溪流地段60公里,下行船装货物5吨,大水一天到瑞安,小水二天。上行装2-3吨,二至三天到百丈口码头,过滩时需要纤夫拉纤上滩,潭上用帆散风,木船曾是泰顺县航运的重要运输工具。
  据了解,泰顺县飞云江水系拥有船舶约500多艘,从事船员有100多人。船队一般由5-6艘组成,1队为10多人,下行水大放水老大把舵头更1人,滩上撑更,潭上划桨(当地民间俗语称:两块踏脚板,一块店堂板,一块八尺板。开店者脚踏店堂板,开船者脚踏八尺板)。百丈古渡口是泰顺、寿宁、景宁、龙泉、云和、福鼎、光峰、石荣等浙闽赣三省八个市县的农、工产品运出,海货、生活必需品运进交通运输的枢纽,客、货的集散地。其时,百丈口市场空前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的美名。
  潘联守老人说,由于公路发展,温州珊溪水库的建成,水路运输逐渐减少,世代靠水陆运输的船工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过去的木船为百丈古渡口两岸和隔壁县市人民做出的运输贡献,也将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
  为了传承木船传统营造技艺,潘联守老人对笔者说,他多年来心存一个愿望,就是健在时(现年82岁)自资备料,建造一艘木船籍以留给后人纪念观光,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百丈古渡口船文化的这一段历史。
  今年初始,潘联守老人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中心的支持下,他利用农工时间,在老伴的帮助下,终于建成了木船。木船全长16米,宽2.5米,高0.85米,船头分前采,洞梗盘,四尺,明仓,散盘仓,头仓、二仓,后仓,睡仓,刮水仓、火仓,舵回,舵叶板,舵。船上工具有:回杆、帆,浆、帆、浆、撑更、舵、舵牙、箩缆,肩派、肩头柴等。
  据悉,2010年6月,潘联守被温州市政府列入传统木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宗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1-8-11 10:40:36 | 只看该作者
1956年,我就是乘坐这样的船,从泰顺到瑞安上高中,从而走出大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