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和文化遗址已增至29处,排名世界第三。可是,重新审视这张名录,我国17个拥有世界遗产的省份中却没有浙江的名字,而浙江省进入预备清单的也只有6处。许多人不禁要问,世界遗产缘何遗忘浙江?
申遗之路漫漫
申遗对浙江来说,已不是个陌生话题了,可是那道门槛前的竞争实在太激烈。
据了解,中国目前进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的已有70多个,另外还有近40个地方正在积极筹备。而联合国于2003年宣布,为了全世界有更多国家能申报到世界遗产,今后每个申报国每年只能有一个项目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表决。这也就是说,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只有一个名额可能进入《名录》。
浙江省列入预备清单的6个项目分别是: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普陀山、雁荡山、楠溪江、南浔乌镇西塘三镇,其中杭州已在“申遗”路上走了将近3年。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洁行说,他曾经积极主张西湖申遗,但从这些年的情况看,西湖申遗之路将越走越艰难。
绊脚石是什么
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指出,世界遗产首先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与生俱来的,应保持其真实与完整。
专家认为,浙江的文物资源很丰富,但省内许多遗存因城市建设而遭破坏,使一些预备清单项目竞争力由强趋弱。
旧城改造对遗存造成的破坏,一直是专家屡屡提及的问题。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先生认为:“西湖美景和优雅的杭州古城本来可以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推荐和申报,但由于发生了那么多的遗憾和剧变,不仅古城的大片物证几近消失,连西湖周围的景观都有了碍眼的改变,它登上《世界遗产名录》的困难大大增加了。”
捆绑是条捷径吗
曾有人提出,鉴于申遗名额的限制,参考“青城山———都江堰”申遗成功的经验,把良渚和西湖合并起来申报不失为一种新思路。
捆绑式申遗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方式。江南六镇就是捆绑了浙江三镇和江苏三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一起申报。省内也提出,把浙江境内几个窑址作为青瓷遗存联合申报。
对此,专家意见也不统一。北京大学教授谢凝高认为,已列入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皇帝的墓,反映的文化背景也有连续性,捆绑申报要充分考虑到其遗存内在的联系。还有专家举例,捆绑不是简单的结合,比如杭州古城与西湖有机结合,绍兴古城、河桥与民俗文化结合,就显得顺理成章。但是,由于近年的开发,这些原本很有潜力登上名录的项目面临着申遗的尴尬。
申遗不易保持更难
专家指出,申请加入名录是一个漫长、严格的过程;许多遗产之所以被不断添加进名录,不是因为遗产本身价值发生了变化,关键是其管理保护的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整体环境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
据了解,目前已列入《名录》的29处中国遗产都忍痛大量拆除了周围过多的现代建筑。陈洁行说,目前的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有大量的现代化建筑,比如杭州饭店等;特别是湖东地区,如果能拆掉那些丑陋的“水泥盒子”,西湖申遗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专家表示,其中最该反省的是紧挨西湖的杭州城规划。还有专家指出,申遗与旅游的关系也很重要,需要把握好尺度问题。比如前段时期呼声很高的江南六镇,已有人提出其旅游发展过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申遗工作需要政府充分重视。除考虑到规划、保护外,有专家指出,目前全省各地提出要求申报的有10多处,但由于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申报都有困难,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致力于遗存保护的申遗机构,对遗存进行科学组合。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尚未成立统一的申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