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谜团有待破解
在和吴松弟教授作访谈时,他说根据多年来对泰顺历史文化的关注和这次考察的成果来看,在整个浙江地区,泰顺都算是一个历史非常丰富而且很复杂的地方,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释。泰顺地方文献不多,《分疆录》这个方志对唐宋时期十八大姓迁入泰顺有一些记载,但在这之前的情况却迷雾重重。唐朝之前的泰顺人烟绝迹是不可能的,应该有一些古越人生活在这里。泰顺曾发现几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在温州地区来讲泰顺的历史是比较早的。温州的东瓯国和福建属于闽越国,文献上说汉朝时闽越国的人都迁到江淮地区了,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这样,被迁走的可能更多的是皇亲国戚,老百姓都被迁走是不可能的。所以古越人在泰顺没有停止过活动,但他们的情况并没有被记载下来,于是泰顺历史出现了“缺环”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等人考察罗阳民间草药一条街(薛一泉 摄)
结合上述情况和几天来的考察,吴教授对泰顺的历史文化提出了五大疑问。
1、泰顺境内的越人到哪去了?如果仍在当地生活,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2、根据有关家谱记载,南宋时期泰顺出了不少人才,如吴、林、徐三姓出现的进士为数都不下10人。但这并不完全是当时的首都在临安(今杭州)的关系,当时温州的进士就超过杭州(明代杭州进士始超过温州)。南宋时期的福建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地位的时期,而历史上温州与福建有很多文化的共同性,南宋时期泰顺乃至整个温州文教的发达与福建是否存在关联?在南宋以后的元明清时期为什么又衰落了?
3、为什么在明朝建县时把县城设在罗阳?泰顺北部区域的民间商贸与百丈口联系比较密切,南部的三魁等地则与福建桐山(现福建省福鼎市桐山街区)联系更为密切,从这些方面来讲,罗阳都不占优势,而为什么罗阳会成为泰顺县城所在地呢?
▲考察团成员在罗阳考察当地小吃(薛一泉 摄)
▲岭北乡天关山古道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写着“上至罗阳下去百丈”字样(薛一泉 摄)
▲泗溪包氏宗祠里,一位外国志愿者在欣赏壁画(薛一泉 摄)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进入中外学者联合考察泰顺乡土文化专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