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最有韵味的水乡古镇-同里 |
作者:我是王强 文章来源:中国古镇游 点击数3551 更新时间:2005/12/13 1:05:32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飘逸云龙 摄 路上又下起了雨,将车窗划出一道道水痕。沿途的风景却是非常的美,大片大片的树林或绿地,密密匝匝的张扬着自己的浓郁,在绿色里或热烈豪放,或风姿绰绰,似乎是在与这场忽来的雨酣畅地共舞着一曲探戈,令人陶醉。享受着这美妙的风景,我惚恍地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正游走于仙踪林的梦境,雨中的江南,真是处处阿娜,处处风情,处处妖娆,处处令人不知归路啊。 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同里车站。到车站第一件事是要找吕家客栈将沉重的行装放下。打电话给吕家客栈老板娘出来接我们。四个人撑着两把伞,带着沉甸甸,一大包的朱家角美食,步行到同里镇口。雨下的挺大,远远的就看到有十几个整齐着装的警察在管理入口处的治安。看来,这门票是又无法逃过了。只好到售票口查看票价。门票最低25元,套票却有很多种,因为一定要去看退思园,其它的景点却是无所谓的,所以就购了最低价位的40元。因为有人带路,只走了10分钟时间,就到了吕家客栈,房间还不错,挺干净,有空调,独立卫生间。选在了雕花大床的房间,90块钱,挺实在。 同里,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自宋代建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旧称“富士”,后拆字为“同里”。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镇中的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水乡风光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镇子的管理非常好,原本的住户都不曾迁走,所以在弄堂里,石桥边,看到的都是真正的民风了。同里,曾经出过1名状元,42名进士,93名文武举人。在同里,一不留神,就会感受到那种淡泊宁静的文化氛围。《红楼梦》《家》《戏说乾隆》等100多部影视剧都在这里取过景,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天然摄影棚”。 (二)同里的水 同里与朱家角相比,是有着许多的不同的。朱家角是小巧的,繁华的,甚至还有些调皮的可爱的美;而同里,似乎是多了些飘逸、曼妙、阿娜,妩媚,更多些令人回味的风韵和文化气息。 同里的水要多几分悠长,划船而过,听水声,看水影,人会真正地浸入其中,似乎自己已是久远的历史里的一个清闲过客,只问诗赋杯盏,不闻外事乱扰,如入桃花源般,只有人与水,只有景与人,相溶相合,万物合一。在同里,基本是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所以,同里的人,同里的每一处地方,似乎也都渗透着这水的柔和质朴,令人从心底感受到一种清爽。 白天雨中同里的流水,泛着一圈圈的涟漪,雨声滴滴答答,不急不躁,似浅吟低唱,又似少女闺阁呢喃的心事相诉。岸下的水在流动着,屋篷上的雨也层层滑落着,四处都是水的影象。水,是同里的灵魂,尽展着自己的笑颜。 晚上,风有些凉,在黑色的夜幕里听水声,看酒家灯光下飘过的雨丝,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冷艳的凄美。虽无雨打芭蕉的缠绵,但那雨在树影里独自徘徊着的清冷高傲的孤独,与巷口斜雨飘落时泛出点点水光的平静,却更揪动着过客的心,竟让人有些想探究这千年古镇的神秘与深遂了。 等到了清晨,雨停之后的同里,石阶上湿润着,水中泛着一丝薄雾,却又有着几分的羞涩与娇柔。吕家客栈的河边,耍鱼鹰的老人早早的就侍弄起那几只舟上的黑鸟了,鱼鹰在水上嘻戏着,羽毛划过水面,与又伴了一夜的水问候着早安,叼起的鱼也会被做为奖励成为可口的美餐。而在夜晚寒风冷雨时,鱼鹰静静地立在自已的位置上,不知道它们在想什么,只觉得就那样与水相望着,无声的,默默的,甚至连羽毛都不抖动一下。我想大约也只有这同里的水才会知道鱼鹰在想什么,或者在思念什么吧。 (三)同里的桥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桥,在吕家客栈的门外是同里有的三桥: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三桥构筑小巧典雅,也是同里人一生必须要过三次的三桥:第一次在小孩子满月时,代表平平安安;第二次在结婚时,代表和和满满;第三次在老人60大寿时,代表平安长寿,子孙满堂。我们初到同里的当天下午,正巧遇到一对新人迎娶,新郎新娘在乡亲们的拥簇中手牵着手走过吉利桥,新娘笑的甜美,新郎一边看路一边开心地望着新娘咧着嘴使劲乐着,令路人忍俊不禁,不由地就沾了三分喜庆。 同里的桥还有很多,镇上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鲤鱼石雕。传说这条鲤鱼在桃花水发的时候,用力跳跃想入仙境,就在跃出水面的那一时刻,巧遇水乡的美丽姑娘,动了凡心,结果已经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仍然保留了鱼身。我和老公专门在次日的清晨寻访了这座桥,桥间的鲤鱼虽未看个真切,但那静静的桥却也因这个故事而增添了神秘,对那从桥上走过的女子也忍不住要多看上几眼,仿佛真的是在寻找在水一方的美丽伊人,多了几分寻觅的乐趣。 同里还有很多的桥,思本桥、独步桥、普安桥、乌金桥、中元桥,桥上大多有些石刻的对联,并刻有建桥的时间。在历史的流动中,桥虽然会越来越旧了,却令过桥人也会更多地怀念桥中秩趣,并会在石阶上,桥洞处,隐约的痕迹中感受一份古朴的沧桑。有人将水比做温柔的女人,将桥比作深情的男子,这样的比喻在同里,更是浪漫温馨的。有着这样坚实、质朴、淳厚的桥,水也更加的秀美清灵了;而在水中相映的桥,也愈发显得温和儒雅,相得益彰。 (四)同里的庭院 明清两朝,众多的文人雅士告老还乡后,在同里营造了大批的宅弟庭院。保存较好的有明代的耕乐堂,三谢堂,承恩堂等十几处,清代的有退思园,嘉荫堂,陈去病故居等二十余处。它们或是宅院相衔,景致独特,或是庭院深深,雕刻精致,各有各的情趣。 其中最当一游的是退思园。建筑的特别之处一是贴水而建,二是横向布局,具有晚清江南园林风格。由西向东,景色越走越美,园内遍植各种花木,假山、亭台,回廊、石舫,水榭构思巧妙,层层变幻,隐中又现,曲径通幽,总在步入下一个月门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将景色悄然展开来,令人称奇。没有一般私人花园的纵向张扬,反倒在横向布局中藏了些乖巧,在静中独有一种淡雅清丽的格调。 园主任兰生,同里人,官做的不小,后遭弹劾,落职回乡,请本镇一名叫袁龙的匠人建造此园。取名“退思”,引用《左传》中”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也难怪园主要费了这样的心思藏起这园子的精巧,原也是怕退隐了还要引发口舌。没想到,令后人在晦涩的退思含义中,忘却了过往的政客,却留下了无奈园主的一世之名。且不议这园主退思了何以还斥资建园,单这美丽的庭园,也当是当感谢主人,留给了后人与小镇的这一处值得赞叹的美景了
同里的巷子也是悠长的,要比朱家角的巷子安静的多。细细长长的小巷,蜿蜒着,有时在转弯处就又相通到了另一个地方,绕来绕去的就又找到一条小近路,非常有趣。余心街的穿心弄和富观街的仓场弄有一些特别之处。穿心弄的石板路并不紧凑,有些石条下是有空心的,所以,踩在上面,脚下会发出“咣咣”的声音。清晨巷子里还安安静静的时候,行人踩过,带着雨水汲过的声音,格外的好听。仓场弄也叫“一人弄”,非常的窄,只可容下一人行走,但却是可以通达水河两岸的。 同里的巷子里,行人多的时候,大多是闭门关户的,门上的锁口有的竟用铁皮盖着,既有隐藏,又可防止潮湿。有的住家门很高很宽,有的只是一个窄窄的小木门,窗子大多是木制的,也有小铁纱窗的。有的可以依稀看到里面的家俱,虽无簇新,却相当的整洁。偶尔有住户打开门,就看到了那种原始的坨坠门拴,一开门,一只用绳绑着的坨坠就升起来了,吱吱呀呀关门时又落了下来,躲进小楼,不闻窗外,远离尘世,关得一院的清静,令我这在拥挤紧张的城市里奔波劳碌着的俗人万分羡慕。 雨中的巷子,很美,石板路上泛着点点的青苔,斑白的墙面洒着些水痕,脊角高翘的黛色屋檐与瓦片透着黝黑的光泽。巷子静而深,傍晚时,也会飘出些饭香,不愧为旧时江南的风采了。这又总让我想起那首戴望舒的《雨巷》,虽然有些哀伤,但却是那样的意味深长,淡淡清香,令人向往。这水乡的韵味,便这样的阿娜着走来了。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里到处都是卖芡实粥的,2元钱一碗,初次品尝的时候觉的十分普通,如北方的红豆莲子粥一样。后来,才知道芡实是同里的上等土特产,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有着开胃助气等很多药膳作用。街边有很卖芡实的,也可以买回自己煮粥吃。 同里看到最多的小吃当属臭豆干。一入镇子就有卖的,沿河边走来,也总会三三两两地看到卖臭豆干的小摊,最好吃的是桥边的那家。名字有些记不得了,是一个老店,临着一个巷口,撑着个旧伞篷。店家会告诉你,这里是最好吃的臭豆干,如果吃了觉的言过其实,可以扔掉不付钱。但当我真的一口咬下后,顿觉满口含香,豆干外面焦焦的,里面很嫩,入口酥软,现炸现吃,越吃越香。四个人一口气吃了十五串,走时还有点依依不舍的,生怕吃完了手中的那几串回来再买时排不上队。 同里的青团子很好吃,绿色的,圆圆的,豆沙馅,黏而糯,一元钱一串,每串上三个,街上桥边有一家做的很好吃。青团子在上海的超市里也是有售的,一盒多少钱不记得了,味道也还可以,但不如同里的新鲜好吃。 同里的糕点也有很多。退思饼比较好吃,虽然是在电烙饼称上做的,但仍保留了酥脆口感,热的最好,凉了的时候就少了很多的甜香味。我们是在明清街的桂花坊里买的,也是一家比较老的店,服务也很好。退思饼虽然很薄,但大约里面是用了大油的,一次也就只能吃上两三块,多了就会腻。 同里的早餐一般是芡实粥,油条,外加一碟炒马兰头的小咸菜.农家清晨炒出来的这种小咸菜要比榨菜好吃的多。油条则都是从镇子上唯一的一家炸油条的铺子里买的,在竹行街上的一家老店。油条的炸法也是与北方不同,刚出锅的脆而香,虽然油条并不大,但还是要用筷子在中间稍微断一下,才会更好地保持酥脆的口感。
溶入小镇最好的方式就是入住客栈,上面提到的吕家客栈也有住宿,卫生不 错,设施齐全,古式老床房挺有意思,在大厅里就能看见外面的小桥流水,鸬鹚,鱼船,位置好,除一个远离古镇区的罗星洲外,其他景点,从客栈步行出去都在5分钟行程之内,在三桥的中心,景色也很漂亮,特别是早上的景色,炊烟袅袅,是全镇好的客栈。电话是0512-63330674
同里的人,悠闲宁静。巷子里闭户的独处之乐怡然自得。而太阳出来时,又会看到乡人会拿着板凳放到门外,在较宽阔些的巷子里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偶尔和卖菜的妇人讨价,买菜也是称了份量后,先取了青菜回家,再返回送钱,乡风淳朴。 同里的人,心灵手巧,并不张扬,那种人杰地灵是需要用心去寻觅的。街边偶尔就会看到刺绣店里正在认真刺绣的女子,或是正在低头作画的男人。岸边富观街附近有一间小店里摆满了烫画,几次路过不忍打扰那正在作画的老者。晚上去吃饭的路上,再次路过,看到店里有着微微的灯光,终于忍不住敲门拜访。谁知,这一入门,竟又拾来一段巧遇的缘分。 傍晚七点的时候,雨中的小镇已经很静了,忽然闯进几个年轻人,老者热情地相让,倒并未埋怨我们的叨扰。小姑子的男朋友给老者敬烟,老者说,你们是客人,客人入门一定要先抽我的烟。老者的爽朗令大家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边看画边聊了起来。 老者姓段,原是河北邯郸人,早年因成份高缀学在家为人作画,文革期间因不忍造反派的侮辱失手伤了人,四处躲避,流落到苏州,并在同里镇娶妻生子,落户江南。段老师曾在大提琴厂帮人做琴,平反后自己也开过琴厂,非常喜欢拉大提琴。退休后闲赋在家,重拾画笔,在同里租下一小间屋子,随心所欲地做烫画。段老师的家族中有很多都是搞艺术的,自己也是因为喜欢同里的水乡风韵,在岸边的这间小屋一呆就是两年。段老师的家离镇子不远,两个女儿,一家人也尽享天伦之乐,他平日是骑车回家住的,有时也会喜欢留宿小屋,图个清静,可在夜深时安静作画。 与段老师聊得投机,从屋内又转移到河边。整整聊了四个小时,仍是意犹未尽。段老师告诉我们苏州好玩的地方除了园林景点以外,苏州的丝绸院,画院都是非常好的地方,那里的园林也很美;还有这周庄的珍珠塔原来是乡政府的旧址,老人当年就是在那里领的结婚证;还有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差异;周庄的夜晚与四季景色。。。。。。。。我们谈风景,谈乡情,谈历史,谈人生,漫漫几十年,就在这小屋灯影、河边凉风中娓娓走过,沧桑的岁月在叙说中似乎慢慢地平淡了。老人那平和的目光,宽厚的胸怀,令我们受益匪浅,在另一本人生的画卷中看到的是更多的淡泊与从容。 很晚了,我们不便再继续打扰还要工作的段老师,便将他送回了小屋,谁知不一会儿,老人又来到河边,将刚刚现做好的两张烫画名片递给我们,并笑说,这是中国非常稀有的名片了。我们也留了电话,看着那木板上遒劲潇洒的字体,感受着这份质朴与豪放,我们再一次与段老师挥手告别。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