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木拱廊桥能否“延年益寿”?
作者:冯源 危玮…  文章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3507  更新时间:2007/5/30 10:10:54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地处浙南深山庆元县的木拱廊桥赢得了殊荣。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人前来,授予当地的后坑桥保护工程“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

  去年桑美台风严重破坏了当地道路,使得颁奖仪式延宕至今。而桑美台风带来的特大洪水冲毁了九座廊桥,增添了人们对廊桥命运的忧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仍对当地的保护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桥之韵

  据光绪年间修订的《庆元县志》记载,当地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先后修筑230多座廊桥。至今,庆元县仍有90多座廊桥保留,是周边地区廊桥最多、最集中的县。

  廊桥中建筑价值和艺术价格最高的当属木拱廊桥。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教授幽默地说,如果单纯说廊桥,大城市里那些带着顶棚的过街天桥应该名列其中。他认为,真正属于中国特有的“古廊桥”当为采用木拱结构的木拱廊桥。木材是线性杆件,一般只能制成框架结构,难以弯曲成拱型。木拱廊桥却能用木材拼出接近拱型的结构,符合力学原理,非常巧妙。

  尽管有专家将它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虹桥联系起来。但是赵辰认为,从建筑结构看,木拱廊桥属于榫柳型,而虹桥属于捆扎型,从地基看,前者要依山石而建,后者则架在开封的黄土平原上。

  浙南闽北地区至今尚存上百座木拱廊桥,其中庆元县境内有20多座。其中有现存寿命最长的如龙桥、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兰溪桥,现存廊屋最长的黄水长桥、有史记载建桥最早的双门桥和莆田桥。宋、元、明、清四代廊桥齐聚一县,保持了较好的历史连贯性。

  木拱廊桥的桥屋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其桥屋造型集屋宇建筑之大成,廊、楼、亭、殿、阁等应有尽有。古人还在廊桥上聚会通商,举行祭祀,题字作画,留下了丰富的乡土文献。

  特别是历次重修过程中,捐资修桥者会在桥梁桥柱上留下纪录,这成了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德的重要载体。在后坑桥上,庆元县竹中村村长许贵洋指着一道大梁说:“上面有我太太公(高祖父)的名字,他当年捐了500两银子,听说还卖了一些田地。”

  在如龙桥上,还有永乐年间一位举人捐资修桥的记录,庆元县博物馆馆长吴庆珍说,如龙桥有史可查的重修时间是明末天启年间,估计是当时重修时人们保留了这一记录,以资纪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