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乐桥的建造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每道工序我都尽力安排时间前往纪录
只可惜生性懒惰
每次从现场回来后没有及时整理图文
有好几次均开了个头就再也无法继续码下去
更要命的是现在整理出来的文字也是极粗俗
我当时在想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去写
我不想单纯以记录的方式把文字码出来
曾想过建造木拱桥中必然会有许多风俗方面的内容
那么时下是一个“非常时期”
各种风俗处于变异
我想以变异中的风俗之状况来写
可是这得花上大量的精力
小子无法完成
只好以散记的方式敲下以下的记录
算是对首事和工匠们的壮举之历程作一个简单的纪录吧。
写在前面
9月上旬的一天,我因写一篇有关廊桥的文字致电给岭北廊桥工匠董直机师傅,电话中,董师傅很高兴地告诉我,说他在心中藏了几十年的想建造一座木拱廊桥的心愿就要实现了,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上任后,经过大家的几次慎重商讨,决定帮助董直机师傅在本村建造一座木拱廊桥,建桥资金由村委会负责筹集,董师傅只要负责建造木拱桥技术方面的事情。同几十年前首事找到董直机请他建造泰福桥一样,这次村尾村委会准备支持董师傅建桥,又是让董师傅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电话中,我迫切地问董师傅,建造木拱廊桥是否开始,他说开工仪式在农历下旬已经举行,闻听此言,我既扼腕叹息错失拍摄记录良机又暗自庆幸——好在得知此事还算为时不晚(后来得知,当地村委会还成立了廊桥建造筹备指挥部,他们的想法是在廊桥建造之初不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士,待廊桥建造到最精彩的部分——拱架合龙时再发出邀请),和董师傅通话还没结束,记录建桥全过程的想法马上在我脑海中形成。对于建造木拱桥过程的记录,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相关人士采取了行动。2002年,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组赴泰顺拍摄拍摄专题片《虹桥寻踪》时,计划中设想寻找一位民间廊桥工匠,运用传统工艺建造一座木拱廊桥,但当时泰顺并未发现能建造木拱廊桥的董直机师傅,摄制组最终在寿宁小东乡找到了廊桥工匠郑多金师傅,由摄制组出资在坑底乡的小东桥不远处,请老人现场搭制木拱廊桥。不过,当时只是为了配合专题片的摄制而简单地建造了一座小型木拱桥,6天后,郑多金建好了木拱桥的拱架雏形。虽然只是一座没有桥屋的“木拱桥”雏形,但该专题片却因增加了民间工匠现场绎建桥过程而添彩不少,而且该专题片对建造木拱桥技术过程的记录在廊桥工艺的史料记载也是极具意义。 2003年10月份,上海交通大学木拱桥研究小组曾专门和泰顺县有关部门商讨“按传统方式在泰顺重建木拱桥”事宜,县委书记周维亮还专门对此事作了批示:这件事意义十分重大,要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支持廊桥建造。上海交大木拱桥研究组的建议书中提到,木拱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浙闽山区尚有不少遗存,但建造木拱桥的技术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具有奇特构造的木拱桥到底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很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这方面的文字,影像资料同样缺乏。近年来经过有关人员的走访和调查,在泰顺发现了廊桥工匠董直机,在寿宁等地也发现有廊桥工匠,但他们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为了揭开木拱桥建造之谜,当下,让他们按照传统工艺建造一座木拱桥,组织相关人员忠实地记录老工艺们祖传的工艺和技术便显得尤其重要。在上海交大木拱桥研究组的策划书中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由廊桥老工匠亲自主墨督造廊桥,严格按照过去的行规签定契约;二,在建造之初的筹备过程和建造开始的过程中都严格按照过去的方式方法进行,包括举行开工仪式、上梁仪式和竣工仪式等;三,整个建造项目的经费筹备也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募捐,由首事们决定建造过程中的各项开支;四,项目顺利竣工后,也按传统的方式为木拱桥的建造缘起、主持人、捐款人以及木石各类匠人树碑立传,以记其祥,后喻世人;五,整个项目的动作以民间形式为主进行。专家们还建议,为了忠实记录整个造桥的全过程,策划动用多台专业电视摄像机、多名专业摄像人员和古桥、古建筑专家进行电视和文字描述。为了保证民间组织造桥过程的真实性和惟一性,也为了保持泰顺以及浙闽山区木拱桥民间建造的纯洁性和真实性,建议在建桥过程中禁止利用现代设备和方法。由此可见,支持廊桥工匠运用传统工艺和技术建造木拱廊桥,组织相关人员和多种方式真实地记录造桥的全过程的重要性是多方面存在的,而且是一件刻不容缓需要尽快进行的一件事情。岭北村尾村这次组织进行的木拱廊桥建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这次活动纯粹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具有很强的记录价值。笔者以图文随记的方式记录他们建桥的全过程。
造桥缘起董直机师傅其实在20多岁时就在心中产生了要建一座木拱廊桥的愿望,只是这个愿望埋在心中一藏就是50多年,如今董师傅已80高龄。一年前,泰顺发现能建造的廊桥的民间工匠董直机的消息经国内多家媒体转载,一时董师傅家门庭若市,各路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在接受采访之余,董师傅再次萌生了建造木拱廊桥的想法,在完成桥梁设计图后,按1∶20的比例做了一座木廊桥模型,他说这便是计划修造的廊桥。但心愿毕竟付诸行动,建造一座体量不小的木拱廊桥需要花费几十万元巨资,这对一个董直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所以虽然制造了廊桥模型,建造一座“真家伙”由此一度搁浅了下来。今年岭北村尾村新一届村委成员几经商议后,决定由村委出面运作,在本村水尾建造一座木拱桥,建桥资金由村委会出面筹措,建造廊桥的技术则由董直机负责,并专门成立了廊桥建造指挥部。村委会成员们之所以能下如此大的决心,准备筹措一笔并不算小的资金来建造一座木拱廊桥,其缘起其实有多方面的成因。 2003年9月,省旅游专家将在近期汇集温州,对各类旅游单体进行考察,并评定等级。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唐留雄副教授是泰顺普查组的领队。泰顺的天关古道是他们这次最大的偶然发现,初步评为五级单体。天关古道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天关山森林公园,全长5公里多,是岭北山民进出罗阳城的步行道,其中白溪村岭头庵至岭北村尾村的一段长达2.5公里,是其精华所在。溪旁古道边,千余株苍劲的古树名木绵亘成廊,长廊内巨树遒劲苍老,华盖盘郁、绿阴匝地,古韵盎然,令人叹为观止。唐留雄将“天关山古道”的特色概括为“道古、树众、溪长”。所谓“道古”,据天关古道北端村尾村一张姓八旬老者说,家谱记载,早在9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迁居此地,堪称千年古道。“天关山古道”是新近才有的称呼,乡民们把这条古道称为“县岭”,因为这是当地未通公路前,人们去县城唯一的一条道路,称为“县岭”倒也言简意赅。旅游专家们对天关山古道评价不低,村委成员们也有了古道旅游开发的想法,如果能建造一座木拱廊桥,更是增加了一处能吸引游客的景点。另外,村尾村水尾的公路桥所在之处原有一座木拱廊桥,名曰“同乐桥”,相传建于明朝,原有一块记载建桥的石碑,可惜现已丢失无处可寻。同乐桥为村尾村毗邻的陈家洋村的梅姓任首事,建桥师傅为何方人氏亦已无处考证。同乐桥在清朝末年遭洪水冲毁,桥毁后村民们只好架以巨木接渡,一直到一九九一年才建造了现今的水泥公路桥。据村民回忆,同乐桥旧址水门宽18米左右,所以当时的同乐廊桥全长应当不会超过20米,旧桥遗趣的桥墩宽4米左右,木拱架上建桥屋一层,廊屋中还设有供奉观音菩萨等神灵的神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