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廊桥人物
不断建新廊桥 才会有接班人
作者:林小勇 王甚 编辑: 审核:林小勇 王甚 日期:2009-11-0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董直机在讲解廊桥的技术


“如今会建泰顺编梁木廊桥的人只有五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已经40多岁了。”说这话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语气沉重,眼神忧虑。


昨天,参加“走读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读活动”的专家探访了泰顺廊桥,并拜访了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董直机。董老拉着专家们的手说:“除了我带的这五个徒弟,没人会造了,也没有人愿意学。但他们年纪也大了,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带一两个年轻的徒弟,让他们再建新的廊桥才是让廊桥长存于世最直接的方式。”


今年10月1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举不但使历史悠久、仅存于闽浙交界一带的我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跨入“世界级遗产”的行列,同时也表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况,急需保护。


在泰顺的群山之间错落着这种保持着优雅弧度和精巧结构的美丽廊梁,没有大红大绿的色彩,只有斑驳、古拙的意味。“编梁木廊桥是泰顺廊桥中工艺最精绝的一种,它不用钉铆,只需用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季海波说,“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


最近,在泰顺县雅阳镇埠下村,有一座崭新编梁木廊桥屹立起来。造桥的主墨曾家快说:“再过一个半月,这座廊桥就正式完工了。”曾家快木匠出身,他的建桥技艺还是保持着“不要一枚铁钉,全用木榫接合”的传统。他说,这是50多年来,继泰顺县岭北乡2006年董直机老人建起同乐廊桥之后,泰顺建的第二座传统编梁木廊桥。


曾家快向记者透露,下一步他将前往苍南建造廊桥,“因为廊桥的名气,现在一些旅游景区也会雇我建座新廊桥。廊桥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很多年轻人觉得辛苦,不能赚钱,于是不愿意来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其实是偏见。”曾家快说,浙江大学美术学院也已经向他发出了邀请,在完成年内的廊桥建造后,明年他还有可能去浙江大学美术学院为学生讲授古廊桥和古建筑建造的传统技艺。


曾家快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他说他想多造几座廊桥,古代的廊桥存留下来的不多,而且大多年久失修,在董直机老人出山修建同乐廊桥之前,这项手艺一直被认为已经失传。“不断新建廊桥是让廊桥长存于世最直接的方式吧。”曾家快说。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