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当时泰顺境内唯一一座拥有三层楼阁的古廊桥漈下桥毁于洪灾;2015年2月,漈下桥重建主体工程开工仪式举行;3年多来,漈下桥建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都是因为资金短缺——
修桥三载路漫漫
乡愁大约今年会归来
漈下桥重建工程效果图。
今年1月,曾有泰顺南浦溪一带村民来访本报旅游周刊,原因是当地的漈下桥重建工程,启动3年,花了民间筹集的600多万元善款,眼看新一年的汛期就要来了,赶在汛期来前修桥墩的60多万元钱还没有着落。于是,本刊推出了一篇求助报道《漈下桥,何日能重现?》,消息见报不久,社会各界就为漈下桥重建筹集到了一百万元左右的资金。于是,村民们加班加点,建好了桥墩。到了今年5月,甚至连桥身主体的大梁和木板都铺好了。
今年4月底的漈下桥。
时光飞逝,眼下已入秋,来到了9月,漈下桥重建工程在停滞了3个多月之后,新的建设部分又要重启了。这回,村民缺的钱是三条连体廊桥桥屋部分的钱。我们且听听村民们怎么说。
眼下的漈下桥工程。
工程已花800多万元 建成将是泰顺境内规模最大廊桥
如今,主要负责漈下桥重建工程的是南浦溪一带几个村子的一些村民,比如漈下桥现址所在地新仓村书记吴惟国,比如,当地南浦中学的退休教师夏清华。
“这几天,木工师傅就要进场了,建廊桥的桥屋部分。如果桥屋一直拖着不建,底下铺好的桥板会慢慢腐烂。”今年63岁的夏清华告诉记者。
今年4月,当地投资过亿元的南浦溪景区开始对外试营业。从交通主干道进入南浦溪景区的第一道风景线便是新建的这座漈下桥。悠悠飞云湖上,该桥跨度总长约162米,宽约5.8米,桥身离水面高8.9米,水下是十几米深的桥墩,由三条单独的廊桥连成一个整体的廊桥群。
如今,三座桥的桥墩和桥墩上的桥板都已铺设完毕,景象相当壮观,若桥身全部建好,将创造多项廊桥建设新纪录。2013年到2015年,当时为首建桥的几个当地村民因为经济状况良好,对建好这座泰顺境内规模最大的新廊桥可以说非常乐观,身边富有的村民认捐也非常积极,根本想不到后来本地在外经商的老板们经济普遍收缩,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
近几年,泰顺南浦溪及周边筱村、百丈、司前、罗阳一带的许多百姓,都对漈下桥的重建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有的自愿充当劳力,有的掏出辛苦积攒的血汗钱。比如,一个常年卖菜为生的村民拿出了1000元的积蓄;一位在筱村镇上卖米面层的妇女也送来了1000元现金;泰顺县城一位开服装店的老板送来了1万元,他表示,如果来年赚钱了,再拿出1万元帮助重建廊桥……来自库村的毛仁和和包其宣两位60多岁的老人,更是每天都蹲守在工地上,义务帮忙。
3年来,漈下桥的重建工程,就在有钱的时候继续,没钱的时候搁置一阵,一点点建设到了如今的局面。到目前为止,该桥投入的费用已经超过800万元。
缺口尚需300万元 各界呼吁廊桥乡愁回归
漈下桥重建工程,在动工仪式之前,便成立了重建委员会,由南浦溪镇下辖的14个村子村民代表组成。今年5月,因资金短缺工程一度停滞后,近日,村民们讨论后,为了避免铺设好的木板腐烂,又决定重启工程,预计每天将有20多位工人进场,除了几位专业的修建廊桥主事,其余的都是附近一带自愿来充当劳力的村民。
吴惟国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漈下桥是当地连接文成、福建一带的必经之路,承载了许多村民的儿时记忆,这也是漈下桥重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有呼声的一大原因。“都说每个泰顺人心里都住着一座廊桥,这是真的。”吴惟国说。
毁于1990年洪灾之前的漈下桥资料照片。
“新的漈下桥如果建成了,跟南浦溪景区连成一条线,将是我们南浦溪的一大景观,将极大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它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南浦溪及附近乡镇的许多村民近几年都为建桥东奔西走,出钱出力,它已经成为了大家的集体乡愁。我们镇里也发动了好几次乡镇干部带头捐款,无奈缺口实在太大。“南浦溪镇党委书记翁士井说。
“这些年,对于村民们重建漈下桥,我们是非常支持的,也希望漈下桥能早日重建完成。然而这座新建的廊桥,建设主体单位是民间自发成立的村民组织,我们也只能希望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泰顺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体注告诉记者。
夏清华介绍,按照目前的建桥进度,只要资金到位,漈下桥有望年底完成建设。
今年1月,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温州泰商发展联合会开通了为漈下桥捐款的专门账号。我们将再次公布这个账号,有心的读者可以进行捐款。账户名:温州市慈善总会(汇款时需备注:廊桥阳光公益基金漈下桥专用),账号:3300 1623 5350 5600 0072,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或转支付宝:13626583392 苏石连,再统一转入廊桥阳光公益基金。温州慈善总会“廊桥阳光”公益基金将向每个捐款人或单位岀具公共事业捐赠统一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