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聚焦媒体
温州竟然专门为几座桥立了一部法
作者:赵南征 大笨钟 编辑: 审核:赵南征 大笨钟 日期:2021-01-06 浏览次数: 分享到:

1000.webp.jpg

2020年12月23日,《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获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泰顺廊桥及其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将有法可依。该《条例》是温州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通过的首部历史文化领域法规,也是全国首个廊桥保护专项立法。泰顺现有明、清、民国留存至今的32座廊桥,其中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单的有15座,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

去年大水冲毁了黄山屯溪的老桥镇海桥,不少人痛心不已。类似的事,在浙江泰顺县也发生过。2016年,泰顺的文重桥、文兴桥和薛宅桥三座国宝级木拱廊桥受“莫兰蒂”台风影响,被大水冲毁。

廊桥是泰顺人心中的“独家记忆”,保护廊桥一直有民间共识。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执行会长钟晓波记得,2016年,廊桥被冲毁后的一周内,温州各界筹集的修桥善款超过300万元,其中,由钟晓波等人以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名义发起的“廊桥·阳光”基金募捐了210多万元。

经历莫兰蒂台风劫难后修复的文兴桥,因为其独特的左右不对称结构,被称为“东方斜桥”。

长久以来,廊桥都是泰顺交通来往、信息交流等的重要载体,在当地人看来,这是“百姓的桥”。但这些廊桥多为民间集资建造,逐步显露出权属难明确、管理责任不清、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日常保养、修缮及防洪防火等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

蓝振成是泰顺少数的专职守桥人。他守护的文兴桥廊屋供有佛像,香火旺盛,白天要严防香客乱丢火苗,晚上则要检查电路,及时更换灯泡,保障通行等安全。在廊桥冲毁后,他总在反省:“我一直在意的是火,没想到文兴桥却在水上栽了跟头。”应对水患,当地有先人传下来的“应急方案”,村民们曾试图将自家的冰箱等重物置于桥上压重,但洪水迅猛,人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廊桥被冲散。

钟晓波是泰顺人,老家附近就有薛宅桥,他以前不觉得廊桥特别,后来到外地读大学,有同学突然捧着一本地理杂志找来:“你们家乡有这么美丽的廊桥,你竟然都没说?”这才让他回味出廊桥之美。

原生态的溪水以及古屋、古树、古道为一体的优美环境,使北涧桥赢得“世界最美廊桥”美誉。

钟晓波花了两个月时间开发出中国廊桥网,不断聚集起全国廊桥文化的爱好者共同关注廊桥、保护廊桥,至今已20年。在钟晓波的手机里有一个“廊桥村”微信群。2016年台风来袭,钟晓波等人就在现场,群里有很多人在远程支招。有专家提出,要注意抢救保护被冲散的廊桥木构件,后来,三座廊桥被大水冲走的大部分木构件、石构件被找回,保证了廊桥后期修复。恢复大桥的同时,在泰顺县城长大的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院长胡戎恩开始关注立法问题。

不过,温州2015年才具备地方立法权,立法任务繁重,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在温州还是空白。去年3月,民间呼声颇高的廊桥保护终于被纳入年度立法计划。

三条桥始建年代是宋大观年间,至今已逾千年历史。

此次颁行的《条例》最大特色在于“整体保护”的立法理念,将泰顺廊桥及其周边屋舍、碑刻、牌匾等附属物和有关环境要素都纳入保护范围,还对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进行“无形保护”,鼓励、引导传承人积极开展授徒、传艺等后继人才培养活动。环境方面,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通过设置缓冲区等措施,减少河流上游建设等可能带来的破坏。

温州气候多变,因此《条例》要求泰顺县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其它危及廊桥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针对廊桥是否应当禁止经营行为这一问题,温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旭东解释:“泰顺廊桥自发展之初,除通行需要外,还具备驿站、集市等功能,被当地人称为古时商场,是泰顺廊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条例不增加禁止经营行为。”

“申遗”是廊桥保护立法的另一层深意。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表示,2012年,包括泰顺县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4座廊桥在内的闽浙两省七县22座“闽浙木拱廊桥”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清单,相关专项立法,是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