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申遗 全民参与”2019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全国高校巡回展(上海站)于6月3日晚和6月4日上午分别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和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开幕。
本次展览活动由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联盟各县人民政府部门和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同时举办的还有木拱廊桥模型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宁北路戏和泰顺提线木偶戏联合展演。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刘杰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吴松弟教授分别作了廊桥主题学术报告。
庆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灌红主持开幕式
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全勉介绍木拱廊桥申遗情况
开幕式上,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全勉介绍了闽浙木拱廊桥申遗的相关情况。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则从学术层面讲述廊桥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呼吁大家一同参与到廊桥申遗工作中。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从木拱廊桥营造技法斗榫合缝的精致、木拱廊桥与自然山水浑然天成的精美、木拱廊桥与地域文化、古村落和谐共存的精妙描述独具特色廊桥文化。
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传洪代表闽浙七县向复旦大学捐赠了廊桥模型。
随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吴松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院院长助理刘杰教授分别做了《廊桥历史人文地理主题报告》、《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主题报告》,让现场观众对廊桥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本次开幕式由浙江省庆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灌红主持。
国遗传承人带来了精彩的国遗项目表演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6月4日上午10时,2019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全国高校巡回展第二场展览活动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开幕。
庆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灌红主持开幕式
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传洪介绍木拱廊桥联合申遗情况
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馆长张凯致辞
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雷全勉向钱学森图书馆赠送廊桥模型
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传洪向钱学森图书馆赠送廊桥模型
国遗项目寿宁北路戏泰顺提线木偶戏展演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院院长助理刘杰教授作《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主题报告》
分布在闽浙地区寿宁、政和、周宁、屏南、泰顺、庆元、景宁等县域的木拱廊桥,以其工艺独特、造型优美而闻名天下。这些廊桥大多造于明清时期,至今还在使用,是历史遗存在闽浙山区的一个文化瑰宝,是数十万山区群众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象征。它以独特的桥梁结构形式解决了木结构大尺度无柱跨越的问题,成为中国木结构桥梁中最具创造性和技术性的桥梁形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木拱桥营造技术的先进和精湛;同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乡土文化,是中国山地人居文化的典型范例,该区域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2001年起,国家先后发布了三批共51座廊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丽古朴的廊桥和这一区域的古民居、古道、独特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自2002年10月,由中国廊桥网等机构发起,泰顺县人民政府“杭州上海高校泰顺廊桥图片展”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首次展出以来,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廊桥热,一批又一批专家投身廊桥学术文化研究。2006-2007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吴松弟教授、上海交大建筑学院刘杰教授等专家带领部分师生和哈佛大学、台湾华梵大学等师生,进行连续两年的多学科考察,2017年又考察了庆元、寿宁等地的廊桥和历史文化。
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工作2004年启动。十五年间,闽浙七县围绕加快申遗步伐这个目标,携手并肩,精诚合作,矢志不渝,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正式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组建了闽浙七县廊桥保护和申遗联盟,共同聘请专家,委托课题研究,开展申遗规划编制。
十五年间,闽浙七县抓住扩大宣传这个关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社会共识逐渐形成。庆元县建成全国首家廊桥博物馆,为廊桥及其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寿宁县拍摄的《爱在廊桥》影片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金鸡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周宁县廊桥传承人张昌智把廊桥建到德国雷根斯堡,成为海外建成的首座中国木拱廊桥,引起轰动;屏南、政和、景宁、泰顺等地也都分别依托自身平台、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泰顺县连续举办了七届廊桥文化旅游节,六届廊桥文化论坛,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今年2月,泰顺廊桥非遗传承人曾家快修建的台湾南投县集集镇的泰顺廊桥举行了隆重圆桥仪式,廊桥又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联心桥”。
近几年来,闽浙木拱廊桥的生存和保护备受关注。2016年,泰顺县三座列入申遗的国保廊桥,遭受百年未遇的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自然落架;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呼吁下,落架当天,上万名群众参与廊桥构件的搜寻工作,并找回了80%的廊桥原构件,为国保廊桥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件找回以后,许多民众和民间组织自愿捐资参与修桥,文物专家和非遗传承人携手精心修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三座国保廊桥修旧如旧,成功复活,泰顺修桥故事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完美结合的经典案例。
高校是廊桥申遗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廊桥申遗宣传的重要平台。自2002年首次在杭州、上海等地高校举办泰顺廊桥巡回展以来,至今巡回展已经走进了22所国内外高等院校。每次巡回展,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都增强了做好申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廊桥申遗、全民助力”2019年闽浙木拱廊桥全国高校巡回展,希望把廊桥独特、鲜活、极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和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的高校师生,得到大家的认可,促进廊桥文化在校园的普及、推广,并通过大家的呼吁,唤醒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参与到闽浙木拱廊桥的申遗工作中来。
来源:闽浙木拱廊桥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