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宴的热闹场面 李永在 摄
再过几天,又到元宵节举办“百家宴”的日子了。眼下泰顺三魁张宅、雅阳、西洋等许多地方的村民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筹办着宴前的各项事务。与此同时,三乡五里的村民、甚至是城里的人们也在盘算着今年要到哪个村参加宴庆,就连毗邻兄弟县的许多朋友、客人也纷纷来电打听“百家宴”的具体时间、地点。他们不仅想一睹这远近闻名的百家万人聚会的喜庆热闹的壮观场面,而且还想亲口品尝一回这千桌饭菜同出一锅的别具风味的农家佳肴,以一饱眼福口福。令人更加欣喜的是,不久前泰顺的百家宴已被省文化部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并向国家申报全国非物质遗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
传说由来已久
百家宴始称 “做福”,是一项祈保村境太平,五谷丰登,禽畜兴旺的祈祷活动,每年一般选择在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定期举行。据地方史料记载,泰顺“做福”始于宋代,明清时期极为流行,人们将它视作是一项“聚宗亲,商族事,祈上苍,保平安”的善事活动。它最早始源于三魁镇依山傍水的薛宅村。民间传说,薛氏祖婆有一天夜里梦见家门口山塆里有人放着一担柴头戏(木偶)的箱子,那人说只要她挑回家,不但保她家中平安无事,而且还能助她发财呢!第二天早上,祖婆醒来将梦见之事说给薛祖公听。薛祖公开门一看,山塆里果然放着一担戏箱子,掀开一看,一个个木偶栩栩如生,便将它挑回家置于阁楼之上。谁知这一年村里瘟疫肆虐,死人不少,可薛太公一家却安然无事。更出乎意料的是,木偶之中有个叫王乞佬,经常会变成穿黄衣服的小孩到村中小店或农家拿东西吃。后被村人发现,将他敬为戏神,也有人称他作“戏师爷”。
从此以后,每年正月薛祖公和祖婆都要在村中公演几场木偶戏,白天将王乞佬挂在最高处,晚上又将它放在戏箱笼的最上面。每次演完戏后,族人都要聚集一起,庆贺一番。奇怪的是自从演木偶后,薛宅村年年五谷丰登,平安无事。久而久之,人们把演木偶、请戏神当作一项为村民做善事、谋福利的事来做,“做福”名称也由此而来。之后,邻村得知此事,每年都到薛宅村薛祖公家请戏神演木偶戏,以示“做福”。而“做福”必敬戏神王乞佬,敬王乞佬又必须演木偶戏,再加上演出时间大多在农闲,为平时枯燥的山村文化生活平添了几分娱乐,何乐而不为?因此泰顺“做福”也从那时起蔚然成风,至今不衰。
程式有所变化
如今,“做福”(也就是今人所说的“百家宴”)最具规模特色的是三魁镇张宅村。如当天,村民要组织好几千人的队伍,抬着“戏神”浩浩荡荡上街游行踩街,一路上表演舞龙、舞狮、狮马灯,并演奏民乐、铜管乐,夜里又是放烟花、表演药发木偶等等,显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为此,中央、省、市电视台和许多报刊都先后有过报道。那里也是每年外乡人首先参福的地方。如去年,西洋“百家宴”就有许多外乡人参加,会餐时多达700余桌。
福头 百家宴是泰顺民间一项深受村民喜爱和欢迎的群众性祭祀活动,早先形式较为繁琐复杂,如对文化内容、演绎程序、参与对象、参与人数、祭祀要求、供品数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百家宴的首事(亦称“福头”),在活动中不仅要摆“三礼”供筵敬请戏神,还要请道士做道场,写文疏,念参福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这些活动要进行三天三夜,甚至更长时间。但随着时光流逝,许多过程有的失传了,有的被省略了。从形式内容上看今天的百家宴,虽比过去简单了许多,但主要环节还是完整的。
人数 百家宴举办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因为它是显示一个村族是否兴旺发达、宗族政治地位是否显赫、经济状况是否富裕的重要标志。因此各村在举办这项活动中场面一年比一年热闹,一次比一次壮观。但过去由于村落小、人口少,一村之中又有三五个姓氏,甚至更多,独姓宗族居住的村落并不多见,再加上有规定,一家之中无论人口多少,只许当家人一人参与。所以举办活动者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每年村中有十桌二十桌,百号人参与已算是大规模了。如今可不同,由于其形式、对象发生了变化,宗族不限人数,左邻右村、三乡五里、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参与,少则几十桌,多则有六七百桌。近年三魁张宅村、西洋甲屿村、雅阳中村、州岭村等地均是如此,名副其实成了“百家宴”、“千桌酒”。
礼节 此项活动最大的优点,就是加强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特别是增进改善了与邻村的关系,有利于树立文明良好的村风。如举办活动的前几天,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理村道小巷和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并要求村民举止要文明礼貌,尤其是对外乡来的参与者更要关护周到。早年还有个规定,活动的头一天,村里每家每户要出一道菜(具体不作要求),一来以示宗族同心协力做福事;二来使聚餐的菜肴更加多样丰盛;三是让为首者少垫钱。因此许多人家为了拿出一样菜,每年早早就准备,即使平时家里再缺菜也舍不得吃。如今这一规定虽已不再执行,但谁若愿意奉献大家也不反对。聚餐那天,全村男女老少倾村出动,人人动手,借餐具、摆桌子、搬凳子、洗碗、端菜。一旦遇上参与人数多出原来的计划,本村人即主动让桌让位给外村人,宁愿自己吃不上饭也不能让客人饿肚子。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现。
经费 百家宴的经费开支,过去是由每家每户参与者出钱,“福头”操办。由于宴席简单,花费不大,当头者垫钱的数额也不大。如今可不一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家宴的水准也跟着提高了。菜肴由过去的单一农家菜,增加到南北货和许多海产品。家酿的糯米红酒也由于人数增加无法预估酿制,而渐渐被啤酒、白酒、葡萄酒所替代。参与者餐费只是象征性自愿缴纳,加上场面一年比一年大,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当头者垫钱数额也就越来越大,有时要垫上几千元。不过此举在农村被视作是在做“善事”,为首者明知亏本也乐意掏钱。特别是这几年,许多村民还争抢着做“头”,他们认为操办百家宴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日后一定会给他带来好运气。有的村由于争的人多决定不下,最后往往用抽签的办法解决。争做“福头”者大多是村里被公认的家业宏丰的大户,这几年许多在外经商的老板也纷纷回乡加入竞争行列。这也是百家宴活动规模越办越大、越来越热闹的原因之一。
来年 百家宴当天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确定来年“新头”。过去是由村人推荐,一般五至十人不等,“新头”必须在当天统计好来年的参与人数,为第二年酿多少“福酒”做准备。如今不一样,新一届的头人可以确定,参与人数却无法准确预算,因为参与者的对象、范围、人数逐年都在改变和增加,今年一百桌,明年可能三百桌、七百桌,甚至更多。不过有经验的“福头”一般都留有余地,以免到时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时代变革和社会进步,近年来,泰顺乡村的百家宴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渐渐从一村一族一户一员祈求神明护佑、以求村族平安、家门清洁的单纯祭祀活动,演变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综合活动,内容发展到唱大戏、演木偶戏、燃放药发木偶、放焰火,组织龙灯、马灯、狮子灯及大小乐队、踩街游行等民间传统文化表演,可看性强,极具吸引力,成为一种传统民间习俗文化的载体,具有走亲访友、联络感情、互通信息、休闲娱乐、约会相亲、品尝佳肴等多种功能。
从筹办方式看,从原来逐家逐户集钱凑物、摊派负担发展到现在村民、老板、富商竞相出资,邻村邻族争当“福头”;从举办地域看,也从原来较少村族的个别行为发展到许多乡镇纷纷效仿,大有相互竞赛,讲究排场的发展趋势。这都说明社会发展了,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富起来了,充分体现了党的“改革开放”、“三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百家宴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日,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除了它是泰顺乡村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客观上形成了创建平安村境、加强宗族团结、人人和睦相处、个个安居乐业、大家齐心协力的温暖氛围,与今天提倡的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新风尚极其吻合。我觉得,我们应该凭借百家宴这一健康有益的活动形式,积极推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对该活动的引导,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充实文化内涵,提高其品位,并关注环境安全、饮食卫生等方面问题,让它真正成为泰顺的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