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起有茶饥有饭,晨迎朝霞暮观云。在泰顺的清新乡野,总是特别适宜闲庭安步的悠游。而此村彼村,拐个弯翻个坡,古屋老厝随处可见,她像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和善的面对每个来访者。
村里的老建筑总是特别让人没来由有种割舍不去的亲切感,我喜欢停下脚步细细地端详它们的风雨沧桑。在它们的身上,埋藏着多少岁月的秘密呢?或许,唯有由衷的乡土情结,才是打开这些秘密的钥匙---。
古建筑真是劳动人民效法自然的伟大智慧,没有现代建材的琳琅满目。它只有三样东西:土(瓦)、木、石,就实现了生活、保温、遮风避雨的生存保障。它们取之自然,又完全和自然融为一体。山野大川,中式建筑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衬托下,和自然万物如此和谐。和谐是古民居建筑和自然的主旋律,是个体与整体的共生。而古建筑内部结构,亦是到处蕴藏着这种构件和建筑个体和谐的完美因素。
垂柱,就是一个为朴素之美而生的尤物。
它是在屋顶出檐的梁枋支撑空间,使用的雕木作装饰性联结技法。就是在伸出的梁枋之间加一段瓜柱,瓜柱下端往往利用深浅浮雕或圆雕,制作成垂花柱头。虽然垂柱的形状和面积十分有限,但能工巧匠们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空间进行创作。因此垂花柱头样式图案千姿百态,在思想上将儒、道、佛思想与汉族传统民俗祥瑞文化融为一体。纵观泰顺采集范例,总体上民间垂柱头喜欢采用类似圆形或椭圆形、四方形的偏少。造型有宫灯形、花篮形、几何形、瓜果瓣形、莲花瓣座形等。故此垂柱一般称为垂花柱或垂莲柱。
垂柱的做法,在宋营造法式上即属于 “虚柱”。它占天不占地,是种减柱法,使建筑在檐下深门部分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建筑美学的观念,使建筑物的门面去凝滞化,在朴素大方中多了几分不失端庄的灵动。它处于檐下空间,似晶莹剔透的水滴、又如一位倚窗俯望的闺中女子,充满了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和温柔。
垂柱一般用于中国古建筑的垂花门或者牌楼四角上,但泰顺的垂柱设置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泰顺几无大户人家精雕细琢的那种垂花门,其次,它也没出现在牌楼上。反而,垂柱在泰顺乡土建筑上的身影,大部分出现在普通民居以及桥亭、宫庙、土楼、宗祠、仓楼上,反映出这种建筑美学装饰的实践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
火石于半耕斋
2019-2-19
一,民居类垂柱。
下图依次为包洋郑氏古民居垂柱,花篮形的垂柱其与上部的枋头雕饰、两侧雀替、丁拱相呼应,视觉上获得美轮美奂的装饰效果和享受;郑氏民居垂柱不愧是典范之作。
下图依次为下洪古柏前陶氏民居垂柱(前三张)、下洪门楼底陶氏民居垂柱(莲花座纹)。
下图依次为库村老街民居典型的花篮式垂柱(前2张)、三魁张宅民居垂柱、翁山老仓库垂柱。
下图为仙稔乡春阳杨氏民居垂柱,简单别致的造型,风情独特。
下图依次为卓宅卓氏民居垂柱美不胜收(前2张);泗溪高斜洋(高畲洋)民居垂柱、小南山卢氏民居垂柱。
下图依次为罗阳西大街高厝民居垂柱、沙堤泰景路钟氏民居四方形垂柱呈现出古典的美。
下图依次为东洋门楼外林氏卍府民居垂柱、筱村北坑大官宫旁民居垂柱、雅中百福岩周氏民居垂柱。
下图依次为雪溪胡氏民居垂柱、泗溪下湾林氏民居垂柱(二、三)。
下图依次为泗溪北涧桥畔民居垂柱。
下图为柳峰上茶岚莲花塘陈氏民居垂柱。
二, 石质垂柱范例采集。
新浦库村的世英门,始于宋重修于明嘉靖年间。它采用仿木结构,结构严密沉稳,多了一分石材的那种刚毅俊郎,流金岁月的斑驳和附生的苔藓非常具历史感,整体一派大家风范。垂柱榫卯惟妙惟肖,垂花采用莲花覆座纹及宝珠垂花头。
三, 宗祠类垂柱范例采集。
雪溪富头村后山双桥蔡氏宗祠门楼,是泰顺古门楼里的翘楚。精美的雕刻,不知多少次亮瞎了笔者的眼睛。它的垂柱,当然也就是名门之秀了,并且少见的着墨有古颜料彩绘。
四,土楼垂柱范例采集。
土楼作为泰顺乡土建筑的特别形式,有着高层、仓储、防御、瞭望等功能特点。它的牢固强度和防火性能也是上佳。下图依次为小条雷氏土楼垂柱、东溪九榜李氏土楼垂柱。
五, 桥仓楼、亭类垂柱范例采集。
简朴的路亭,使用了垂柱的装饰技法,这在泰顺的路亭中是不多见的。下图为彭坑洋至叶瑞旸途中路亭垂柱。
下图为泗溪北涧桥仓楼寿桃形、瓜瓣式垂柱。
六,宫庙建筑类垂柱范例采集。
下图依次为泗溪临水宫垂柱(前三张)、仕阳洋望大帝宫垂柱。
下图为凤洋三门洋洋头洋心宫内古戏台垂柱(前2张);凤洋五显庙垂花柱,每根都有不同形状。
下图为洪坑陈圣宫垂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