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风雨痴心不改 几经沧桑执著依然
2002年12月18日,泰顺县木偶艺术剧团正式挂牌。这个凝聚着山城艺人心血的剧团的成立,有望使曾经一度辉煌的木偶艺术再放光彩。
泰顺素有“木偶之乡”盛誉。泰顺木偶同温州的南戏有着密切联系,是瓯越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木偶戏一度被视为百姓茶余饭后的文化大餐,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木偶”成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重头戏”。但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剧团困难重重,大部分艺人各找门路,泰顺木偶剧团名存实亡。
针对这种滑坡态势,2000年6月,泰顺县政协召开了木偶艺术抢救工作座谈会,呼吁重新组建木偶剧团,抢救泰顺木偶,当即得到徐细娇、黄小友、蔡小华、包日聘等12位原木偶实验剧团老成员的积极响应。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班衷于木偶事业的热心人自掏腰包,筹集经费 24000元,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排练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0年10月,他们排练的《火焰山》被选为浙江省参加第三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的唯一作品,中央电视台曾作了报道。
2000年11月,泰顺县木偶艺术剧团正式由文化局批准。此后,剧团的15位新老成员团结一气、全身心投入到木偶事业。他们只有一个愿望:让泰顺木偶摆脱困境,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艺术传承下去。期间,剧团在保持原有传统剧目基础上,编排了一批别出心裁的木偶戏。其中《猪八戒吃西瓜》开创了人偶同台演出的先例;《济公遨游木偶节》采用了高特技表演技艺——木偶写字,让观众叹为观止。
在剧团挂牌当天,剧团成员还为大家表演了精心排练的新剧目——《二度梅》。据悉,此剧目将在元旦前后在县广场公演。
木偶戏概述
泰顺木偶戏属温州海洋文化范畴,同温州南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瓯越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泰顺木偶戏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提线水平高,音乐唱腔动听,深受浙南闽东农村广大群众的喜爱。
解放以来,泰顺木偶戏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在保持木偶戏传统优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了改革,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得到省文化部门地肯定。一度成为浙江省木偶艺术的代表,多次参加省木偶戏会演,并多次为接待外宾演出,成为省木偶剧团的主力军。
泰顺地处浙南山区,素有“木偶之乡”誉称,根据早年在宋代就有木偶戏,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近年发现的一批元末清初古木偶头考证,泰顺木偶戏与温州南戏有着前四万两的内在联系,其唱腔及剧目同南戏几乎同源,它是浙南最早传入的剧种之一。
泰顺木偶戏,以提线木偶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道具轻便简单,四五名艺人就可以组成一个戏班子,易于供养便于流动演出,同时木偶戏的演出内容及语言通俗易懂,因此深得人民群众得喜爱。村民们给这种迷人得民间艺术起了一个富有乡土气息得名称,叫“柴头戏”。
木偶戏可分为前台后台,前台为提线演员的操纵表演,后台为音乐伴奏的演员表演,木偶戏艺人往往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前台和后台也很难区分。木偶戏的配音可由提线演员及后台演员根据角色配音,口白一律由提线演员口述,提线演员一般能讲五六种方言。戏剧内容由王乞老口白介绍。这是木偶戏的一大特点。
泰顺木偶戏的音乐唱腔主要以乱弹为主,兼唱昆剧、和调(京剧)等。
木偶戏有神话戏、武打戏、文戏、审案戏。能上天、能入地、能变化是木偶戏的拿手特技,较人戏为自由。泰顺木偶艺人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许多特技,如木偶表演飞刀、弄花、划船、抬轿、点烟、喷火、斩头、剖腹、脱衣、变脸等动作表演如真人,有的艺人双手提四个木偶翻筋斗混战而不缠线,令台下喝彩,称赞不绝。
长期以来泰顺木偶界出现了一些木偶世家及木偶表演家,比较著名的有周德家传木偶戏至今已有13代;黄宗衙家传木偶戏已12代,出现了林守根、曾官遇、吴毛宁、吴方醒、叶继蟾,林守 、黄泰生、吴行瑶、黄宗衙等一批木偶表演家和林圣传、季桂芳、季桂月、林直周等一批木偶雕刻艺人。
提醒
驴友们注意了,现在到泰顺看廊桥别忘了到县城罗阳观看泰顺木偶表演哦!
新剧目《二度梅》剧照1 咸俊摄影
新剧目《二度梅》剧照2 咸俊摄影
泰顺县木偶艺术剧团正式挂牌 咸俊摄影
泰顺木偶参加第三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
《济公遨游六一节》特技表演技艺——木偶写字(照片中“庆六一”三字)
泰顺唯一一位集提线、道白、唱腔于一身的女木偶艺人徐细娇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起
徐细娇、郭兰英和泉州市木偶剧团老团长黄亦缺、福建连城县木偶剧团团长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