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晚,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廊桥村讲堂邀请了季海波讲述廊桥劫后重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有些人还跟我说她听哭了。廊桥村讲堂一直用心办好每一场讲座,办成好听的小讲堂。让每一个人在这里发现真挚美好的事物。
“这样确切的爱一辈子只有一次,我将在心灵深处紧紧地守护着。我们把这个记忆不断地传承下去,靠什么?靠的是人,是我们,你们,他们,是要靠传承的人,守护的人,关爱的人,喜欢的人,这些都是潜在的传承人群。传承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让我们的民众,这种记忆不断流传下去。”这是季海波在昨晚廊桥村讲堂讲的一段话。如果是我称呼他,应该加个“哥”。
海波哥作为一名从小在廊桥边长大的廊桥痴迷者,又是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于公于私,于天于地,廊桥修复的重任,仿佛宿命般的同他系在了一起。
廊桥重生之日,他仿佛连同自己,也获得了新生。以前他因为爱摄影、爱画画、爱文学,性格桀骜不驯,所以我一直觉得他是我心目中老不去的文艺青年。当我在圆桥日再见他时,他已经成了那个在天覆之下、地载之上受万物滋养过的温和、朴拙的中年人了。
历经廊桥重生的一年,海波哥的头发悄然变白了。为了160年前的嘱托,为了廊桥,为了敬天畏地的虔诚。
非遗的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常常不分黑夜白天。于是海波哥的网名又叫黑白友。在过去的一年里,海波哥白天黑夜地投入到廊桥修复中。
那一年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去做。我默默关注他微信朋友圈记录的廊桥修复每一阶段的变化。那些照片,仅用寥寥数字介绍修复进度。但我知道每张照片背后都有段长长的故事,足以让行家们写成一篇篇动人的故事。
泰顺是廊桥之乡,古廊桥共有33座,其中15座是国宝单体。2016年中秋节泰顺三座国宝廊桥被莫兰蒂台风冲走。一场自发的全民救桥行动自此开始。
海波哥说,从廊桥冲毁的那一瞬间, 我们满怀悲怆,毅然决然投入寻找木构件中去。打捞得越多, 对桥的文物信息就保留越全。他说从100根 、1000根, 到一车车拉过来,有多少人参与了这个事情他无法知道。他只知道在这个流域当中,几乎所有的民众都在参与。
他说,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薛细云的75岁老人,经常一个人沿着岸边, 大的构建搬不动便做记号,一个人居然搬回了100多块小的构件。
经过全民众的集体抢救,95%以上的大构件、85%以上的?中小构件被找回。
三座廊桥的原貌修复,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跟以往的落架修复不一样,全部都是打捞回来的木构件,然后你要不断的去做归位甄别工作。
桥台修复、 从拱架归位,从廊屋归位、 到椽条、 到瓦片到档风板、到最后整个圆桥仪式,历时一年的精心修复,三座廊桥重获新生。
廊桥,在泰顺人眼里再家常不过,当地村民管它叫蜈蚣桥,它象征着泰顺人掘地三尺、与天地抗争、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所以,廊桥是泰顺人的精神脊梁。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让三座国宝廊桥重获新生?没有全民的抢桥木,可难如此。
廊桥不仅仅是沟通两岸的物理上的那种桥,它既能够提供遮风避雨,又能够沟通两岸,甚至在这里又有心灵交汇,它就是每个人心里回家的那一个柔软处。
许许多多走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道路的人们,一辈子就在这廊桥家园附近打转 ,从来不曾离开。所以你能想象到,当廊桥冲垮,他们第一时间就是不顾一切去打捞去寻找,要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
然而每个时代都有新旧交替的问题,如何保留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而又能留给子孙美好的创新,可真是需要智慧啊!这也是廊桥村讲坛想促成与更多人分享廊桥重生故事的因缘吧。
海波哥说,一年多来,如果要找一个关键词就是“守护”。不仅仅是他在守护 ,全县的民众都在守护。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我们也希望在这个小小而温暖的廊桥村,通过廊桥村讲堂这个载体,守护廊桥家园的人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