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曾说:“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武夷山有一半是水串起来的,百川泱泱,无声汇聚, 水连着桥,桥连着岸 。各样的老桥内藏乾坤,却不轻易显山露水,默默地在此岸和彼岸之间引渡,记录着每一个过客和随波逝去的光影。
每当临桥,总想远眺,看一看这方山水经历了千百年风吹雨打后依然风韵犹存的模样,听一听千种石桥与万物一同编织出的生生不息的美妙旋律。
若说武夷山最出名的桥, 余庆桥 必然榜上有名。该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 闽北最长的木拱廊桥, 形似彩虹,且与《清明上河图》中疑已失传的“虹桥”结构相似、 不费一钉一铆 ,堪称 “中国一绝”。
有人说:“每一座木拱廊桥,也是一座庙宇,供奉着神灵,接受村民的虔诚祭拜。”廊桥在我国已经拥有约2000年的历史,目前仅有110多座木拱廊桥,其中福建境内拥有80多座。
余庆桥静静横卧在南门街南端的崇阳溪上,全长79米,宽6.7米,拱高8.6米,为两台、两墩、三孔的伸臂斜撑木石结构,宏伟古雅又庄重,精巧程度 令人咋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余庆桥的问世,得益于一个叫朱敬熙的仁者孝子。据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崇安)南郊阻大河,行者病涉,敬熙秉母命,以三万金创余庆、垂裕二桥,雄伟为闽北冠。”当年,他为了给母亲献寿、给乡亲造福,出资三万银元,修建余庆、垂裕二桥,后 成为闽赣古道上辉煌的交通要塞。
抗战时期,垂裕桥毁于火灾,文革期间,桥墩亦毁。只有余庆桥历经百年沧桑,得以独存,尤为珍贵。走在桥上,平视四周,如画景色尽收眼底;俯瞰桥下,清波荡漾奔流不息;仰望头顶,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木构件,错落有致, 心中敬意顿生。
除了老桥,崇阳溪上还建了不少新桥,比如 崇安大桥、公馆大桥、兰汤大桥 。这些桥 将无垠水面分出了层次,连结着武夷的山野和人间,四海八荒游人往来之地,半梦半醒不似人间。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很多说不上名字的 平桥、拱桥、索桥、木桥、石板桥 ……在碧色溪水上高低错落、翩翩起舞,让每一个远眺或走上去的人,都融进那声声平仄,侧耳倾听它的韵律悠扬,浅吟低唱……
桥下流水蜿蜒,鱼群嬉戏,竹筏悠悠穿孔而过,倒影如诗。在桥边席地而坐,闭上眼听溪水潺潺,清脆鸟鸣,一阵清风徐来,几多惬意。
来源:赞那度旅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