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电影《廊桥遗梦》让很多人知道了美国衣阿华州的麦迪逊廊桥,而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廊桥之乡”泰顺境内,有自明、清、民国保存至今的古廊桥,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象征。
12月23日,《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获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意味着,泰顺廊桥及其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将有法可依。
会议现场
立法破题势在必行
助推廊桥申遗之路
架木为拱、跨溪成虹,位于泰顺县境内的廊桥是浙闽山区历史遗存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着岁月沧桑,与青山秀水、古村人家交汇成一幅幅悠远的风景,成为一代又一代泰顺人心中的“独家记忆”。
“廊桥既是泰顺推进全域旅游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廊桥保护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旭东说,由于泰顺县境内现有廊桥多由民间集资建造,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往往难以明确,保养、修缮以及防洪防火等日常管理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加之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涉及对新建造廊桥的保护,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廊桥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亟需立法予以破题。
“廊桥保护立法还有另一层深意。”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说。2012年,包括泰顺县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4座廊桥在内的闽浙两省七县22座“闽浙木拱廊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及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而有相关专项立法是正式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次“意外”,无形之中也加速了廊桥保护立法的进程。2016年9月15日,受第14号台风“莫兰蒂”带来的山洪影响,泰顺县境内6座古廊桥受损,其中被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等3座古廊桥被冲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廊桥保护立法工作,并纳入年度立法计划。今年3月,泰顺县正式启动廊桥保护立法工作,专门成立廊桥保护立法调研领导小组,组织起草《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草案)》,对泰顺32座列入文保单位或文保点的廊桥进行保护。同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一审。会后,还多次听取有关部门、人大代表、立法专家、廊桥协会的意见建议,并赴杭州、绍兴、丽水等地考察学习,希望通过立法进一步保护、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突出整体保护理念
护“桥”也护“艺”
《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是温州取得地方立法权后首部涉及历史文化领域的立法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廊桥保护专项立法。翻看条例,不少款项蕴含温州元素,尽显我市文化特色。
“这部条例最大特色在于整体保护的立法理念,体现在规划具有整体性、廊桥本体与附属物整体保护、文保单位与文保点统一保护、廊桥与环境协调保护、保护与传承同步调整等方面。”王旭东举了个例子,“比如一座廊桥,它的周边可能会有屋舍、碑刻、牌匾等。我们就将这些附属物或者有关环境要素,都纳入了保护名录,予以整体保护。”
木拱廊桥福庆桥。夏立彬 摄
条例不仅对泰顺廊桥本身进行“有形保护”,更对泰顺廊桥的编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进行“无形保护”。“这项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记住它们、传承它们。”王旭东说。为此,条例采取鼓励形式,引导传承人积极参与木拱桥营造实践活动,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后继人才培养活动,让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跳出”图纸,一代代传承下去。
泰顺廊桥的保护任重道远,这个担子谁来挑?记者了解到,鉴于泰顺廊桥所有权不明的现状,条例明确了市人民政府、市主管部门及乡镇保护职责,并鼓励民间力量共同参与保护。“温州气候多变,因此条例还作出规定,泰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危及泰顺廊桥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泗溪镇供图
在规范相关行为方面,条例对刻划、涂污、明火使用、堆放杂物等破坏廊桥的行为作出明确禁止与相应处罚。比如违法拆除列入泰顺廊桥保护名录的附属物的,由泰顺县文物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针对廊桥是否应当禁止经营行为的问题,王旭东解释:“泰顺廊桥自发展之初,除通行需要外,还具备驿站、集市等功能,被当地人称为古时商场,是泰顺廊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条例不增加禁止经营行为。”
会场内外观点碰撞
共护历史文化瑰宝
关于廊桥保护立法的讨论,从会场内一直延伸到会场外。代表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种种声音都在传递:集全城之力,共同守护这一镶嵌于绿水青山间的文化瑰宝!
听闻条例已经表决通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泰顺人,市人大代表黄贵英感受深切。“条例不仅明确管理体制和权利义务,还将泰顺廊桥所依托的山水环境、古树名木等自然环境要素纳入一并保护范围,这就要求我们人人尽责,共护廊桥。”黄贵英说,结合自身本职工作,将全力做好水质监测等工作,为廊桥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市人大代表巫逢洲认为,条例让廊桥保护更加科学、规范,但保护和建设应“双管齐下”。“如今,泰顺已全面打响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如果对廊桥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不仅可以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争取更多收入维持廊桥的日常管理需要,达到以开发促保护促发展的目的。”
在市人大代表陈学农看来,泰顺廊桥是每个泰顺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总能勾起他们对家乡深深的情愫。“我们要以泰顺廊桥立法为契机,深入挖掘廊桥背后的文化及故事,开发延申配套业态,造福于民。同时也要发扬泰顺人团结济世的精神,推动传承和传播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他还建议要加大对泰顺廊桥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泰顺廊桥知识,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市人大代表白洪鲍是名资深环保人,对廊桥保护也十分关注,此次廊桥立法的做法令他振奋:“温州立法越来越精细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值得点赞。但是,我们在做好古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借力廊桥立法做更多延伸与拓展,大胆探索古文物保护立法路径,保护历史、保护文化自信。”
下步,《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将由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法定程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批准后公布实施。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